1型糖尿病患者东北家长口述实录:爱与希望,共筑脱糖之路

(编者按):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期间,中国医疗科学家团队在糖尿病功能性治愈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全球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深圳恒生医院安赤颖团队对外宣布: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共入组干预28名1型糖尿病确诊患者,其中9位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后,血糖正常化,完全停用胰岛素最长时间为10个月。

记者连线采访了安赤颖团队干预的首例1型糖尿病患者父亲。

一、绝望的深渊

大家好,我是瞿金金的父亲,一个来自东北哈尔滨的普通父亲。2013年10月,金金带着全家的期盼和喜悦来到了这个世界。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我们的幸福之路一帆风顺。

2023年12月,金金突然出现了头晕、口渴的症状。第一次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我孩子的血糖有17,我当时就懵了,这数字听着就吓人。我和孩子妈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带着娃跑了好几家医院,最终在哈医大附一院,一个冰冷的诊断书击碎了我们所有的希望——1型糖尿病。

记得确诊那天,哈尔滨下着大雪。我抱着高烧不退的金金冲进医院。当医生说出'1型糖尿病'五个字时,我整个人都在发抖,手里的缴费单掉在地上都忘了捡。孩子才10岁啊,以后天天要打针,这日子可咋过?回家路上,孩子问我:'爸爸,我是不是再也不能吃糖了?'我强忍着眼泪说:'没事,爸爸给你找更好的医生。

最难受的是给孩子打胰岛素的时候。那么小的孩子,肚皮上全是针眼。每次他都咬着嘴唇不哭,但我知道他疼。有天晚上我听见他在被窝里偷偷哭,说'爸爸我不想打针了',有天半夜发现他偷偷把胰岛素笔藏到枕头底下,哭着说'爸爸我能不能明天再打'我当时就崩溃了,跑到厕所嚎啕大哭,那段时间我整宿整宿睡不着,一闭眼就想:为啥是我家孩子?是不是我做错啥了?

金金,那个曾经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孩子,如今却要承受这样的痛苦。他的发育因为疾病而偏缓慢,瘦弱的身躯让人心疼。我疯狂地在手机上查找资料,试图找到一丝希望,但每次都陷入更深的绝望。

二、希望的曙光

就在我觉得天都塌了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有个远房亲戚在医院工作,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曾是哈医大附一院康复科医生,三年前,去深圳一家医院做康复科主任。在电话中,我把孩子的情况告诉了她,她告诉我,她哈医大附一院前同事安赤颖医生团队在深圳从事糖尿病逆转,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希望。

听到这个消息,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经过多次沟通,安赤颖团队终于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2024年6月13日,我们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深圳恒生医院慢性病整合医学中心。

在与安赤颖主任的多次沟通中,我们决定按照自身免疫反应阻断的方向进行治疗。一系列繁琐但充满希望的检测后,安赤颖主任告诉我,孩子可以尝试停用胰岛素,采用整合医学干预。

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喜来得太快,让人目眩神迷。三天后,我们就带着这份希望回到了东北老家。回哈尔滨的火车上,金金突然问我:'爸爸,好了以后我能吃生日蛋糕吗?'我赶紧扭头看窗外,怕他看见我掉眼泪。

三、脱糖之路

整整10个月过去了,金金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打过一针胰岛素。我们曾经无数次担心,甚至多次在梦中惊醒,某一天孩子的血糖会再次飙升,但每一次体检报告都告诉我们,那是多余的担忧。

金金的C肽值从0.21提升到了0.67,最高甚至达到了1.24;抗胰岛素抗体IAA从阳转阴;糖化值也从15.1%降到了5.3%。这一切,都恍然如梦一般。

这两年来第一次敢想'也许孩子真能好'。我知道,金金成功脱糖上岸了!曾经的阴霾和黑暗终于被希望的光芒所取代。我们一家人现在每天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四、专业解读:整合医学的奇迹

记者通过专业渠道采访了安赤颖博士后助理王博,就该团队在1型糖尿病临床干预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博指出,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2型糖尿病更为明确。这一认知源于2008年Josef Neu教授团队在《Diabetes》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联合芬兰赫尔辛基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完成,首次提出"1型糖尿病完美风暴"理论(The "Perfect Storm" for Type 1 Diabetes),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加与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三者协同作用导致1型糖尿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当前临床治疗仍停留在对症治疗层面。"王博表示,"自1921年Banting爵士发现胰岛素以来,虽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长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传统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预期寿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预后指标上仍不理想。"

据了解,该团队创新性地采用整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干预策略:

1、通过质谱平台、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等先进检测技术实现精准诊断

2、对C肽水平≥0.5ng/mL的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方案

3、最终实现血糖自主调节功能重建

王博特别强调:"早期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新确诊3个月内启动整合医学治疗的患者,C肽水平≥0.5ng/mL,β细胞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延迟治疗组,可以实现停用胰岛素。"

据记者了解,安赤颖团队核心技术突破包括:

安糖贴:通过透皮给药系统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提升2.1→4.3)

肠道5R干预方案:血清连蛋白(zonulin)水平显著降低至阴性水平;

胰腺-肝脏双循环疗法:促进胰岛β细胞再分化;

这些创新技术从三个维度实现突破:

阻断自身免疫反应(GADA/IAA/ICA抗体转阴率85%以上)

修复肠黏膜屏障(zonulin值转阴)

重建胰岛功能(C肽水平较基线提升150%-200%)

"我们不仅追求功能性治愈(停用胰岛素且HbA1c<7%),更致力于长期实现结构性治愈(β细胞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70%以上)。"王博总结道。

(为保护隐私,文中专家姓名及患者姓名均为化名,特此说明。)

关于作者: 开钫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